Kros Dai’ Blog No excuse, no panic

大坝,离都江堰1310米


  向春 制图

  一场关于都江堰前可否建坝的风波
  大坝,离都江堰1310米

  □本报记者  万静波  曹勇  □实习生  李恬恬
  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工程体现着的“因势利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思想,迄今仍造福巴蜀人民。某种程度上说,准备在都江堰上游不远处修建的杨柳湖水库将是一块试金石:部门、行业的短期效益为重,还是公众利益至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都江堰,我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的秦蜀守李冰父子所建。整个都江堰的设计思想贯穿着两个字:疏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是工程的最大特色。2260年来,这项古老的水利工程还在造福巴蜀民众。
  都江堰工程分为都江堰渠首枢纽、内江渠系和外江渠系。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鱼嘴布置在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具有引水分洪排沙之功能。三大工程布局合理,互相配合,使都江堰很好地发挥了引水作用。
  2000年11月,这项“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设计最科学、保存最完整、至今发挥作用最好、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水利生态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的文化瑰宝。
  最近,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被公开:在都江堰工程核心部位———鱼嘴上游1310米处,将修建起一座高23米、长1200米的大坝———杨柳湖水库。
  都江堰前修大坝,这一被专家称为“佛头着粪”的惊人之举是如何开始的?该工程是否已箭在弦上而无法挽回?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悄悄开始的选址论证会
  2003年4月28日中午,四川省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卞再斌刚回到家中,就接到了朋友打来的电话:“都江堰管理局今天下午要开一个杨柳湖大坝的选址论证会,你知道吗?”
  卞再斌一下没反应过来:“不会吧。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真要在这里选址建水库,我们主管文物保护的部门怎么没听到一点消息?”
  据说杨柳湖工程是紫坪铺工程的配套工程。而2001年3月,距鱼嘴六公里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已上马兴建。
  下午2时,将信将疑的卞再斌赶到了都江堰管理局门口。一辆载着四川省水利、环保、规划等多个领域的18位专家的专车,正要出发到现场考察。卞再斌赶紧坐上,成了未被正式邀请的第十九位与会者。
  坝址选点一共看了两处。一处距鱼嘴只350米,这个在几年前就被专家否定过。第二处位于白川俱乐部以上,距鱼嘴1310米。都江堰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就是这里了。”
  但在随后举行的论证会上,大坝的选址遭到了多数环保、规划、历史、文物、遗产专家的反对。专家们的反对意见最主要有两条:
  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的要求,按照国际公约,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应按“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严格加以保护。
  二、都江堰工程的三大主体部分本来相互依赖、自成体系,无坝自流引水是整个工程的灵魂,在未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仓促修建大坝拦水,都江堰的自流引水功能将被打破。这会否使都江堰这一迄今还在发挥功用的古文物由活变死,最后成了只能让后人临江凭吊的遗迹?
  卞再斌当天最后一个发言,时间已过了三个月,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心情,“我非常生气,但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说话。”对于杨柳湖水库可能产生的对都江堰引水调洪分沙功能、以及旅游业的影响,他打了两个比喻:“本来都江堰是个健康人,干的稀的,甜的咸的,都吃得,你把大坝一修,控制了它的水流,就像每天打吊针一样,就算他不死,那还是个健康人吗?”
  “游人来四川看都江堰,好比我们请客,确实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但又在旁边挂上个死老鼠,别人哪里还有胃口!”
  当天的论证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奇怪的是,6月5日都江堰管理局方面再次组织了论证会,上次反对杨柳湖上马的专家这次均被排除在外。

  一片反对
  消息传出后,最伤心的是邓崇祝———
  都江堰市世界遗产办公室负责人,从1998年开始,为将都江堰申报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他和同事们费了“老鼻子劲儿”,都江堰市则为在保护区内拆迁违规建筑和搬迁农户,就花了2.06亿元人民币。
  回忆起3年前都江堰的世界文化遗产讨论会,邓崇祝百感交集: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在澳大利亚开会讨论申报名单,都江堰功亏一篑:自然遗产被拿掉了,只申报成功了文化遗产,而且就连文化遗产的申报也一波三折,充满惊险。“真悬!一般讨论只要十分钟,讨论都江堰时却用了39分钟。”邓崇祝当时在会场。
  委员会提出异议的原因只有一个:紫坪铺工程。
  3年过去了,邓崇祝没想到事情会进一步发展,水坝修到了距离鱼嘴1310米的地方。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面临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和私人工程、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造成的消失威胁等情况时,将被列入《处于危险的世界遗产目录》。
  2003年6月6日,深知情况紧急的邓崇祝,连夜向有关方面起草报告反映此事。
  邓崇祝的工作得到了都江堰市“三套班子”的支持。
  7月7日,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向四川省人大递交《关于都管局拟建杨柳湖水库存在严重问题的报告》:“我们不能以牺牲一个2500多年的中国文明为代价,去建设一座任何一条江河上都可以建设的水库……”
  7月15日,都江堰市组织了市文物局、建设局、环保局、水利局等机构的负责人,联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们纷纷表示: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杨柳湖工程要强行上马,于法无据。
  “岷江流域其实并不适合建水库。”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唐邦兴研究员说,他认为:“岷江流域处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在地质构造上是个大断裂带,其地貌、地质、气象条件,均对建水电站不利。”
  中国水利科学院一位水利史学者更是用“失望至极”来描述自己的心情,“这些人目光太短浅了。”1933年8月,岷江上游地带发生叠溪地震,形成叠溪海子,45天后,叠溪海子崩溃,洪水淹死民众2000多人。“谁敢说这种灾难不会再次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说:“在别的地方修水库我不会如此强烈的反对,可是在都江堰上游,一个以无坝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上游加道坝,只会让古人笑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愚蠢。”
  今年6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文化官员埃德蒙·木卡拉已就此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建设部提出询问。

  杨柳湖水库一定要上?
  在有如此多反对声音的情况下,杨柳湖水库何以一定要上马?
  7月16日上午,都江堰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局长助理谭小平在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按照规划,杨柳湖水库是紫坪铺电站的反调节工程,两者被并称为“姐妹工程”。根据今年5月编制完成的《杨柳湖水库坝址选址论证报告》,谭小平向记者解释了杨柳湖上马的三条理由:
  一是为了解决年调节与日调节矛盾,如果不上马,都江堰现有的水调配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灌区将会出现严重缺水,甚至断水的情况;
  二是为了保护都江堰。紫坪铺电站的调峰运行会导致岷江来水的大起大落,形成对鱼嘴的直接冲刷,造成对鱼嘴等工程的破坏;
  三是如果不尽快建设杨柳湖水库,紫坪铺工程的综合效益无法有效发挥,不仅国家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且财政还要背上沉重的负担。据测算,如果紫坪铺工程没有杨柳湖水库的反调节,每年将亏损近5000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修建紫坪铺工程有其历史背景。1949年后,新中国百废待兴。作为西南的中心,成都工业基本上还是张白纸,解决成都的供电和供水问题,是发展成都的大前提。因此,开发岷江、建设紫坪铺,就这样被列入了国家水电规划。但是,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紫坪铺工程一直搁浅。
  赵文谦是四川大学水利学院的资深教授,195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接触紫坪铺工程,是紫坪铺工程上马的支持者。
  “对于都江堰,平时都是歌颂,不谈局限性,但那毕竟是2000多年的工程,从今天来看,还是有局限的。”赵教授说。
  在他看来,修建大坝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灌溉和生活、工业用水问题,“我们需要精确用水,但岷江不具备调蓄能力,都江堰四六分水,把水都分了,而岷江7、8、9三个月的来水占到全年水量的80%,到了冬春需水的时候,岷江又没水了。”此外,赵教授还从我国能源缺乏的角度,谈到了上马水电项目的合理性。
  据记者了解,杨柳湖工程的投资方有三家:大股东为四川省政府下属的四川省投资公司和占三分之一股份的都江堰管理局

  关于“年亏5000万元”
  然而,针对建设方提出的以上三条理由,一些专家提出了看法。
  关于第一条解决灌溉和生活用水问题。“紫坪铺水库的设计灌区面积为1134万亩,并规划为灌区扩大到1500万亩提供条件。其实,目前都江堰工程的受益实灌面积已近1100万亩,也就是说,紫坪铺水库的113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已有1100万亩由都江堰工程独立完成了。”都江堰管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关于第二条是否对都江堰的保护造成威胁问题。都江堰市世界遗产办的负责人邓崇祝说:“都江堰已运行了几千年都安然无恙,这几千年哪有什么水坝电站的保护?”
  关于第三条会造成年亏损5000万元的问题。都江堰管理局原副局长兼总工王清炳,这样帮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当初不考虑上杨柳湖水库,按照综合用水来计算,本来只用装24.8万千瓦、最多两台发电机组就够了,那样的话,紫坪铺的造价至少也会减少30%。但现在装机容量已装了四台76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工程已经过半,发电厂房已经在浇混凝土,“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预算投资已达到了70多个亿,其中大半是贷款,要想8年半收回成本,就必须年发电34亿度。而要年发电34亿度,就必须上马杨柳湖,否则就直接影响到紫坪铺的效益。
  问题是:这些麻烦,3年前专家们没提出担忧吗?

  “紫铺坪工程”出台过程
  2000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监督管理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报告》论证会,论证紫坪铺工程是否应该上马。
  应邀出席会议的专家分别来自于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水利部、环保总局等十几个部门。会后,国家环保总局就论证会讨论内容写出了会议纪要,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围绕四川省和成都平原的发展和《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分析报告》引出的问题,与会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1.四川省和成都平原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综合平衡问题,考虑长远的持续发展问题。方案选择不要只考虑一种,要寻求新的发展突破点,进行综合的可持续发展决策。
  2.解决成都平原缺水问题,应与生态省建设结合,从开源(引岷江水)、节流(节约用水)、改变产业结构、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井渠结合灌溉以及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互补等多种途径,不要只局限于修建水利工程一种途径上。专家不同意“不引水就不能发展和进行生态建设”。应改变“以需定供”的水资源开发观念。
  二、一些专家认为,解决成都平原水资源短缺是一个综合性战略决策问题,开发利用岷江水资源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不是惟一途径。紫坪铺水库建设也是开发利用岷江水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不是惟一方式。但紫坪铺水库建设的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尚需深入论证。部分专家认为:紫坪铺水库以不上(不建设)为好。另一部分专家认为,修建紫坪铺水库应对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论证。
  对紫坪铺和鱼嘴工程(杨柳湖工程的前身,选址距鱼嘴350米)的建设,与会专家提出了各种不同意见:
  1.大部分专家认为,鱼嘴工程直接影响都江堰,因此鱼嘴工程方案必须否定。《分析报告》提出的修正案仍不能克服景观影响,也不可行。如果考虑,必须再上移,上移多远应通过论证确定。
  2.一些专家认为,紫坪铺单独上马可以考虑,紫坪铺工程和鱼嘴工程可以不放在一起,应分别考虑。先上紫坪铺,后考虑鱼嘴工程。鱼嘴工程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3.一些专家认为,应论证是否上紫坪铺水库就一定要上鱼嘴反调节水库。不要造成先上紫坪铺,再被迫不得不上鱼嘴的两难境地和既成事实。不能搞“钓鱼工程”。紫坪铺工程应以供水、防洪为主,以发电为辅。
  4.一些专家认为,四川要办成生态省,对下游广大地区都有巨大益处。川西是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地,正在建设绿色屏障。应从未来大方针考虑发展方向和选择发展项目。本工程有可能与大目标矛盾,应按新的观点重新审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最后的结论是:多数与会院士和专家认为鱼嘴工程是不可行的,不应建设。紫坪铺水库要建也要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再行深入论证。
  值得一记的是,由于第一次环境评估报告会没有通过,工程建设部门又委托中国水科院某研究所召开了第二次环境评估报告会,这次会议避开了上次的专家,另外找了一些水利系统的内部人士。
  据了解,在这次会议上同样存在不同意见,但与会人士最后达成妥协:紫坪铺动工可以,只要不上马鱼嘴工程就行了。于是,报告终得通过。

  现实的难题
  杨柳湖大坝修还是不修?到了现在,可真成了问题。
  目前的选址距鱼嘴1310米处,已是放弃了350米和1000米等多处选址后的结果。据都江堰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局长助理谭小平介绍:目前的选址已是最后的建坝位置,“再往上走,水库的库容量就达不到,调蓄水量的功能实现不了,水库也就没必要修了。”
  今年已是建造水坝的关键一年。按照规划,2005年紫坪铺建成后将同期发电,如果杨柳湖今年不上马,作为反调节水库的大坝将不能如期建成,又将直接影响到紫坪铺的经济效益。要修的话,建设方又将直接面对公众的反对、专家的质疑,以及今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的森严壁垒。
  有专家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承认:“紫坪铺电站也不是非上不可”,“岷江上还有二三个地方适合建大水库,只是那些就远了,选点的话,还是要施工方便,如果不在紫坪铺开工,又要做几年的选点勘探论证工作。”
  对于“损失5000万元”之说,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遗产保护专家张虎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都江堰是中华民族优秀智慧的结晶,能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无价之宝。不可以用5000万来评价它,何况这个5000万是谁受益?是全世界人民,中华民族,还是哪个部门?”
  某种程度上说,杨柳湖水库将是一块试金石:部门行业的眼前效益为重,还是公众利益至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采访期间,都江堰市委召开了常委会,要求暂停杨柳湖工程上马。(本文部分资料引自陶思明先生论文,特此感谢。孙圣恩小姐对此文的采写亦有贡献)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